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高纯氧化镁陶瓷成型技术:酒精法泥浆浇注的工艺要点解析

日期:2025-07-11 浏览:76

高纯氧化镁陶瓷成型技术:酒精法泥浆浇注的工艺要点解析

在高性能陶瓷领域,如何将高纯度原料制备成形状复杂且性能可靠的制品,始终是工艺控制的核心议题。对于氧化镁坩埚、热电偶保护管、高温炉管及精密绝缘件等产品,酒精法泥浆浇注成型提供了一条兼具精度与纯度控制的有效路径。此方法的成败,直接取决于从原料选择到最终烧结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一、原料纯度:性能的起点

工艺的源头在于原料。采用高纯氧化镁是保证最终制品性能的基础。原料中的杂质,尤其是SiO2、CaO等,会在高温下形成低熔点相,严重削弱材料的耐火度和高温结构强度。因此,对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严格筛选至关重要。

以下是国内部分高纯氧化镁原料的典型化学成分(w/%):

产地 MgO SiO2 Al2O3 Fe2O3 CaO TiO2 Mn
沈阳 99.56 0.26 0.10 0.03 0.23 0.03 0.002
上海 99.40 0.32 0.08 0.14 0.14 0.03 0.003
锦州 99.40 0.16 0.08 0.04 0.32 0.03 0.005

为了进一步提升纯度并改善材料的烧结活性,通常会将上述原料进行电熔处理,制成高纯电熔镁砂。电熔过程能有效去除部分易挥发的杂质,并形成致密的方镁石晶体。

电熔及后续研磨对化学成分的影响(w/%):

工艺阶段 MgO SiO2 Al2O3 Fe2O3 CaO MnO2
锦州料电熔 99.5 0.25 0.20 0.03 0.029 0.0025
上海料电熔 99.67 0.17 0.12 0.03 0.013 0.0015
细粉料 (玛瑙研磨机) 99.25 0.25 0.06 0.06 0.26 -
细粉料 (瓷球磨机) 98.77 0.46 0.11 0.11 0.69 -

从数据对比中可以发现,不同的研磨方式也会引入二次污染,例如瓷球磨机会显著增加SiO2和CaO的含量。因此,精确控制并验证原料及中间产物的化学成分,是确保最终制品性能稳定性的基石。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央企背景,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二、粉体制备与泥浆调控

获得高纯原料后,将其转化为适合浇注的稳定泥浆是工艺的核心步骤。

首先,将大块的电熔镁砂破碎并粉碎至粒度小于0.5 mm。随后,必须通过强磁选机进行至少两遍的除铁处理,以彻底清除加工过程中混入的铁质杂质。处理后的镁砂需立即存放在完全密封的塑料袋和容器中,其目的只有一个:严防材料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而发生水化,水化会严重影响后续的成型和烧结。

泥浆的制备分为两步。先将小于0.5 mm的颗粒料进行干法细磨,使其通过200目筛。接着,转入湿法研磨。这里的关键是使用酒精作为研磨介质,并采用高硬度的刚玉质球磨机,以避免引入杂质。通过湿磨,粉料的粒度被进一步细化,要求粒径小于2 μm的颗粒占到70%以上。如此精细的粉料才能保证浆料的流动性、填充性以及最终烧成品的致密度。

最终调配成的酒精泥浆,其密度需要严格控制在1.9 ~ 2.0 g/cm³范围内。这个密度是浆料稳定性和浇注性能的最佳平衡点。

三、成型、干燥与高温烧结

采用石膏模进行浇注成型。由于从泥浆到最终烧成品的体积收缩巨大,石膏模的设计必须预留13% ~ 14%的放尺率。对于中、小型制品,上注法是常用且高效的成型方式。

浇注成型的坯体在脱模后,先进行自然干燥,待其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精细修坯,去除毛边和多余的浇口,并对表面进行打磨。随后,坯体被送入烘箱,在80 ~ 100°C的温度下进行48小时的彻底干燥,以完全排尽酒精和残余水分。

最后一步是高温烧结,这是赋予制品最终性能的关键环节。坯体被置于高温窑中,在1780 ~ 1800°C的极端温度下保温2 ~ 4小时。整个烧成周期长达35 ~ 45小时。通过这一过程,精细的氧化镁颗粒相互扩散、结合,最终形成致密、坚固、具备优异高温性能的陶瓷制品。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