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的分析技术中,选区电子衍射 (SAD) 是获取材料局部(通常大于 0.5 μm)结构信息的基础手段。然而,与X射线衍射 (XRD) 相比,SAD 提供的晶体学信息相对有限。在此背景下,会聚束电子衍射 (CBED) 技术应运而生,它不仅弥补了SAD的不足,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其提供的信息丰富度甚至超越了传统的X射线衍射。
与SAD采用的平行电子束不同,CBED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一束具有较大会聚半角 (α > 10 mrad) 的电子束聚焦到样品的一个纳米级区域上。这种看似简单的改变,却为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图1直观地展示了CBED衍射花样在倒易空间 (a) 和实空间 (b) 中的形成原理。
图1. (a) 倒易空间与 (b) 实空间中的会聚束电子衍射 (CBED) 原理示意图;© 当会聚半角 α 大于布拉格角 θB 时,形成CBED菊池线。
电子束的会聚,首先将分析区域的空间分辨率提升至纳米尺度。更重要的是,当样品厚度 t
大于消光距离 ξg
时,电子在晶体内部会发生多次散射,即所谓的“动力学衍射效应”。此时,CBED衍射花样中蕴含的信息会发生质的改变。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原本在SAD中呈现为衍射“斑点”的零阶劳厄带 (ZOLZ) 图案,在CBED中会扩展成一系列衍射“盘"。
如果电子束的会聚角 2α
足够大,除了ZOLZ盘,还会激发出来自高阶劳厄带 (HOLZ) 的衍射,如一阶 (FOLZ)、二阶 (SOLZ) 等。动力学效应的另一个直接体现,是在衍射盘内部会浮现出复杂的衬度分布,这些衬度在薄样品 (t
< ξg
) 中是观察不到的。
这种动力学效应赋予了CBED一项独特的能力:精确测定晶体的点群对称性。在运动学近似下的X射线衍射中,由于傅里德尔定律的限制,(h,k,l)
和 (-h,-k,-l)
衍射点的强度总是相同的,这使得区分中心对称与非中心对称的晶体变得不可能。然而,在CBED中,由于动力学效应的存在,衍射花样的对称性能够直接反映晶体本身的点群对称性。通过采集一系列沿不同晶带轴的CBED花样,研究人员可以唯一地确定晶体的空间群,这对于新材料的结构解析至关重要。
在晶格参数的测量精度上,SAD同样表现不佳,即便使用标准样品(如金粉)对相机常数进行仔细标定,其误差仍在2%左右,远不及X射线衍射。CBED技术通过分析其衍射花样中的菊池线 (Kikuchi lines),能够将测量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达到约0.2%。
当电子束的会聚半角 α
大于布拉格角 θ_B
时 (如图1c),入射束中的部分电子天然满足布拉格衍射条件,被晶面反射后便形成了菊池线。值得区分的是,SAD中的菊池线主要源于非弹性散射,而CBED中的菊池线则是由弹性散射电子形成的,因此线条更为尖锐、信息更为精确。
CBED菊池线主要分为两类:贯穿ZOLZ衍射盘的ZOLZ菊池线,以及由HOLZ衍射产生的HOLZ菊池线。在精密测量中,后者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尤其是那些在中心透射盘 (0,0,0)
内部观察到的暗线(亏线),它们正是HOLZ菊池线的投影。
HOLZ菊池线对晶格应变表现出极高的敏感度。其物理根源在于,HOLZ衍射对应着更大的倒易矢量 g
(|g| = 1/d
,d为晶面间距)。根据关系式 Δ|g| = - (Δd/d)|g|
,对于相同的晶格应变 Δd/d
,|g|
越大,其在衍射花样中位置的移动量 Δ|g|
也越大。这意味着HOLZ线能更灵敏地“放大”微小的晶格畸变。加之CBED分析区域极小,获得的菊池线非常尖锐,这进一步增强了应变测量的灵敏度。
要精确获取并解析这些复杂的衍射花样,对样品制备、设备状态和操作者的经验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能够确保从复杂信号中提取出可靠、准确的结构信息。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晶体结构鉴定与微区应力应变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下一篇:近晶固体的结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