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在用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技术路径与挑战

日期:2025-07-29 浏览:3

在用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技术路径与挑战

低温压力容器,作为液氧、液氮、液化天然气(LNG)等关键工业气体储存与运输的核心装备,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依据GB 150—2010标准,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C的压力容器即被划入低温容器的范畴。进一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针对移动式设备,根据设计温度的差异,将其细分为两大类别:设计温度在-20°C至-70°C之间的为“低温型”,而设计温度低于-150°C的则为“深冷型”。

这种温度上的划分并非随意为之,它直接决定了容器的结构设计,尤其是保温措施。而结构上的根本差异,又进一步决定了其在役无损检测(NDT)的技术路径与可行性,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挑战。

结构差异:检测策略的决定性因素

低温容器与常温容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复杂的保温系统。

  • 低温型压力容器:其结构相对直观,通常采用单层罐体,外部覆盖堆积绝热材料形成保温层。这种设计的关键优势在于通常会设置人孔。这意味着在进行定期全面检测时,技术人员可以进入容器内部,实施由内而外的彻底检查。

  • 深冷型压力容器(或称低温绝热式压力容器):其结构要复杂得多。它采用夹套式设计——一个承受内部介质压力的内胆,被一个承受真空负压的外夹套所包裹。两者之间的夹层空间通过填充多孔微粒绝热材料(真空粉末绝热)或包裹多层防辐射材料(高真空多-层绝热)来实现高效隔热。这种密闭的真空夹层结构,导致容器通常不设人孔。其内胆被赋予“全寿命设计”的理念,这背后隐藏的现实是:在目前的在役检测技术条件下,对内胆进行直接的无损探伤几乎是不可能的。

路径一:低温型压力容器的全面无损检测策略

对于设有入口的低温型压力容器,其检测策略是全面且多维度的。

年度检查通常以宏观目视检测为主,辅以必要的壁温检查和腐蚀介质含量分析。一个棘手的难题在于壁厚测定。常规的超声波测厚需要接触工件表面,而为了测厚而局部破坏保温层,会严重影响其保温性能和结构完整性,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实施。幸运的是,脉冲涡流测厚(PEC)技术的成熟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它能够穿透厚达150mm的保温层,对下方的钢板腐蚀状态进行有效评估。

当进行全面检测时,打开人孔便开启了内外同步检查的可能性。检测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发现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因介质、载荷、温度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各类缺陷,特别是腐蚀、应力腐蚀开裂(SCC)和疲劳开裂。

检测方法组合拳通常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和表面无损检测(如磁粉或渗透检测)为主力,并根据实际需要,调动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分析手段,包括:

  • 内部缺陷检测: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
  • 材料性能评估:硬度测定、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或光谱分析
  • 其他专业技术:涡流检测、声发射检测(AET)和气密性试验

其中,目视检测作为基础环节,其检查内容极为详尽,涵盖了从铭牌、支撑到运行状态的方方面面:

  1. 标识合规性:铭牌、漆色、标志及使用证号码是否清晰、合规。
  2. 结构完整性:本体、接口(阀门、管路)、焊缝等有无裂纹、变形、泄漏、损伤。
  3. 表面状况:外表面有无腐蚀,有无结霜、结露等异常现象。
  4. 保温系统:保温层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脱落、潮湿或“跑冷”迹象。
  5. 运行动态:设备与相邻管线或构件间是否存在异常振动、响声或摩擦。
  6. 支撑系统:支座或支撑有无损坏,基础是否下沉、倾斜,紧固螺栓是否完好齐全。
  7. 附属装置:排放、疏水、排污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8. 运行参数:是否存在超压、超温、超量运行记录。
  9. 安全设施:接地装置是否完好并符合要求。

执行如此一套复杂的检测流程,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您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类似的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挑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路径二:深冷型压力容器的“黑箱”检测难题

对于不设人孔的深冷型(低温绝热式)压力容器,检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局限性,形同探索一个“黑箱”。由于无法接触内胆,所有针对材料内部和表面的直接无损检测技术都无用武之地。

在当前技术框架下,其在役检测方法仅有两项:目视检测和真空度测定。

  • 目视检测:其检查范围和要求与低温型容器的外部检查基本一致,聚焦于从外部可观察到的所有异常。
  • 真空度测定:这并非对承压内胆本身状态的评估,而是对其保温性能的间接考核。夹层真空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蒸发率和运行经济性。其合格标准非常严格:若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夹层真空度应不高于1.33 Pa;若为真空粉末绝热,则不应高于13.3 Pa。一旦真空度劣化超出此限值,唯一的措施就是对夹层重新抽真空,而无法获知内胆是否因保温失效而产生其他损伤。

这种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凸显了对深冷容器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依赖高精度外部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准确评估这类设备的健康状况,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其运行历史数据、外部表征和有限的检测结果,这正是专业检测机构的核心价值所在。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