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轮胎无损检测技术: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缺陷探伤原理

日期:2025-08-04 浏览:8

轮胎无损检测技术: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缺陷探伤原理

在轮胎的生命周期中,从制造到使用,其内部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关乎安全与性能。如何精准、高效地“透视”轮胎内部,发现诸如气泡、裂口或脱层等潜在缺陷,是轮胎行业质量控制与失效分析中的一个核心议题。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NDT)手段,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其物理学基础源于热辐射理论: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且辐射能量的谱分布与强度直接与其表面温度相关。当轮胎内部存在缺陷时,它会改变该区域的热传导特性,进而扰乱轮胎表面的温度场。这种由内部结构异常导致的表面温度差异,即便极其微小,也能被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捕捉,从而将不可见的内部缺陷以可视化的“热谱图”形式呈现出来。

核心原理:利用热流扰动定位缺陷

轮胎作为一个复合结构,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其内部会形成热流。一个结构完好的轮胎,其热流传递是相对均匀的。而缺陷(如空洞、夹杂或分层)的存在,相当于在均匀的介质中设置了一个热阻或热源,它必然会阻碍或扰乱正常的热流路径。这种扰动最终会反映在轮胎表面,形成局部的温度异常区域,即“过热点”或“过冷点”。红外探伤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捕捉这些温度异常点,来反推内部缺陷的位置、尺寸与形态。

三种主要的红外检测实施路径

根据热激励方式和检测时机的不同,轮胎的红外无损检测主要可分为三种技术路径。

1. 动态运转状态下的检测

这种方法模拟了轮胎的实际工作状态。将轮胎安装在转鼓试验机上,在预设的载荷与速度下运转。轮胎内部若存在脱层或裂纹等缺陷,在动态应力作用下,缺陷界面会产生反复的摩擦与挤压,从而生成额外的热量。这些由缺陷自身摩擦产生的热量,会向轮胎表面传导,形成明显的局部“过热点”。无缺陷区域则因热量产生和散发相对均匀,不会出现此类高温集中。该方法对于诊断与动态疲劳相关的缺陷尤为有效。

2. 静态冷却过程中的检测

此方法常用于新生产轮胎的质量检验。轮胎在经历高温硫化成型后,其内部蕴含着巨大的热能。当轮胎脱模并置于室温环境中自然冷却时,热量会由内向外均匀散发。如果轮胎内部存在气泡或分层等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内部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导热性远低于橡胶基体,它们会像隔热层一样阻碍内部热量向外传递。这导致缺陷正上方的轮胎表面区域散热变慢,温度相对于周边区域更低,形成所谓的“过冷点”。通过捕捉这些“过冷点”的分布,即可精准定位刚出厂轮胎的潜在制造缺陷。

3. 主动外部热激励检测

这是一种适用性更广的主动检测技术。它不依赖于轮胎自身产生的热量,而是通过外部热源(如红外加热灯)对轮胎表面进行均匀、短暂的辐射加热,人为地在轮胎内部制造一个由外向内的瞬变热流。当这个热流遇到内部缺陷时,缺陷的热阻效应会阻碍热量向内渗透,导致其表面的热量积聚,形成“过热点”。在停止加热后,进入冷却阶段,此时被缺陷阻挡在内部的热量向外散发时又会受阻,形成“过冷点”。通过先后捕捉加热过程中的“过热点”和冷却过程中的“过冷点”,可以对缺陷进行双重验证,极大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要实现高精度的热成像分析,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依赖于对材料热物性、缺陷类型和传热模型的深刻理解,这正是专业检测实验室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果您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类似的轮胎无损检测挑战,我们非常乐意与您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实验装置与结果判读

典型的轮胎红外检测系统主要由被测轮胎、转鼓试验架(用于动态检测)、红外摄影机(包含探测器和光学系统)以及信号处理与显示仪构成。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