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铝矾土作为关键的耐火原料,其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演变,是决定最终产品性能的核心。这一系列变化并非单一反应,而是其内部多种矿物,尤其是水铝石和高岭石,在不同温度区间下所发生转变的综合体现。从宏观上看,水铝石-高岭石类型矾土的加热过程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阶段:分解、二次莫来石化,以及最终的重结晶烧结。
当温度攀升,原料中的矿物开始“躁动”。
首先是水铝石(α-Al2O3·H2O)的脱水。在400-600°C温度区间,水铝石失去结晶水,转变为α-Al2O3,也就是刚玉。有趣的是,这个转变过程会形成一种“刚玉假相”,即新生相在宏观上依旧保持着原水铝石的形态。
α-Al2O3·H2O → α-Al2O3 + H2O↑ (在 400~600°C)
紧接着,高岭石(Al2O3·2SiO2·2H2O)也开始了它的蜕变。约600°C时,它脱去结构水,形成偏高岭石(Al2O3·2SiO2),这是一个不稳定的中间相。
Al2O3·2SiO2·2H2O → Al2O3·2SiO2 + 2H2O↑ (约 600°C)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980°C附近,偏高岭石会发生更深刻的结构重排,分解生成晶体形态的莫来石(3Al2O3·2SiO2),并析出非晶质的游离SiO2。
3(Al2O3·2SiO2) → 3Al2O3·2SiO2 + 4SiO2 (约 980°C)
这一阶段完成了原料的基础相变,为后续更复杂的反应奠定了物质基础。
进入1200°C以上的高温区,真正的挑战拉开序幕。第一阶段生成的刚玉(α-Al2O3)开始与高岭石分解出的游离SiO2发生固相反应,生成新的莫来石。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二次莫来石化”,以区别于高岭石自身分解形成的“一次莫来石”。
这一反应通常在1400-1500°C才能趋于完全,其反应终点温度会因矾土中Al2O3 / SiO2(铝硅比)的不同而波动。二次莫来石化是高铝矾土难以烧结的症结所在。根本原因在于,该反应伴随着高达10%左右的剧烈体积膨胀。这种膨胀力足以在颗粒间相互排斥,撕裂出大量孔隙与微裂纹,导致烧结体结构疏松、气孔率显著升高。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性。在这一阶段,原料中的少量杂质(如Fe2O3, TiO2, K2O等)会与Al2O3、SiO2反应,形成少量液相。液相的出现,如同润滑剂,不仅能促进二次莫来石化反应的进行,也为下一阶段的致密化过程埋下了伏笔。
矾土最终的致密化过程,即重结晶烧结,主要是在液相的参与下进行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液相烧结过程。其效果直接受两大因素制约:二次莫来石化过程的“破坏”程度,以及高温下液相的数量、组成与粘度。
理想的烧结,是希望液相能够填充二次莫来石化产生的缺陷,并通过溶解-再沉淀机制促进晶粒长大和结构致密。但现实往往更加复杂。
大量研究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的现象:当矾土原料中Al2O3含量在65% ~ 70%,即铝硅质量比(Al2O3 / SiO2)约等于或略高于2.55时,矾土的烧结性能会达到一个“最差”的转折点。
在这个特定的成分点上,二次莫来石的生成量达到峰值。这导致了两个叠加的负面效应:
因此,该成分范围的矾土烧结后,其组织结构最不均匀,致密度也最差。精确控制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烧结过程中的相变路径,对于获得高品质的矾土熟料至关重要。这需要依赖精密的分析检测手段来提供数据支持。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央企,国字头检测机构,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检测高铝矾土化学成分与相组成分析,可靠准确。欢迎沟通交流,电话19939716636
上一篇:高铝矾土分级方法及其关键指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