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化工等领域,许多关键承压设备,如电厂锅炉的管道和汽轮机的高温螺栓,长期在严苛的高温环境下服役。然而,一种隐蔽的材料退化现象——热脆(Thermal Brittleness),正像一个“潜伏杀手”般威胁着这些设备的安全。专业的失效分析揭示,这种失效模式极具欺骗性:部件在高温工作时表现正常,一旦停机冷却至室温,其韧性可能已降至危险水平,稍有冲击或应力集中便会发生灾难性的脆性断裂。
热脆,特指金属材料在 400-550°C
的温度区间长时间服役后,其室温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它的隐蔽性在于,这种性能劣化是悄无声息的。
与人们通常理解的材料损伤不同,热脆几乎不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设备在运行温度下,其冲击韧度也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潜在的风险已经埋下。当设备停机检修或在室温下承受意外载荷时,材料的真实脆性才会暴露无遗,其室温冲击韧度可能比原始状态暴跌 50%
,甚至超过 80%
。对于依赖这些关键部件的生产系统而言,这种突如其来的失效是致命的。
要揪出热脆这个“潜伏杀手”,失效分析工程师通常会从以下三个核心特征入手,进行综合诊断。
这是热脆最典型、也是最具迷惑性的特征。工程师在进行材料性能评估时,会发现只有室温冲击试验能灵敏地反映出材料的脆化程度。其他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几乎没有明显变化。这种性能表现上的“偏科”,是判断热脆性发生的第一个重要信号。
当热脆性断裂发生时,其断口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金相检验是判定热脆的决定性证据。通过对脆化零件的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可以发现:
图1:25Cr2Mo1V钢的热脆组织,可见沿晶界的网状特征 (250×)
图2:12Cr2MoWVB钢中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削弱晶界强度 (200×)
尽管热脆性的微观机理至今仍在研究中,但材料学界普遍认为它与另一类脆性——回火脆性——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这种“孪生”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600°C
的温度下重新加热,然后快速冷却来消除或减轻脆性。理解这种关联,有助于我们从材料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的角度,系统地解决热脆问题。
面对热脆性这一顽疾,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120 J/cm²
下降到 60 J/cm²
以下的电厂高温螺栓,可以采取修复性热处理。将零件加热至 600-650°C
进行一次高温回火,或进行正火(淬火)后回火,随后必须快速冷却,以抑制杂质元素在晶界再次偏聚,从而恢复其室温韧性。热脆性断裂的案例反复提醒我们,关键设备的安全运行不能仅仅依赖于事后的故障排查。这种看似简单的断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冶金学演变。没有专业的失效分析,企业很可能只是更换了零件,却忽略了导致问题的根本工况或材料选型缺陷。这不仅是重复性失效的开始,更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根源。
精工博研测试技术(河南)有限公司(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注提供一站式失效分析。央企背景,专家团队,助您快速定位产品失效的根本原因。欢迎垂询,电话199397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