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中心

技术相关

首页>资源中心>技术相关

一文读懂各类碳和石墨材料

日期:2023-11-21 浏览:1903


如果您在石墨生产、制造、销售、质量控制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沟通交流,国磨质检,您忠实的朋友!

image.png

乙炔黑

描述
乙炔黑是一种特殊的炭黑,由乙炔的放热分解形成。与所有类型的炭黑相比,它的聚集程度和晶体取向最高。
参见:炭黑

注释
乙炔黑不应与电弧过程中乙炔生产的副产品炭黑混淆。
参见:炭黑

艾奇逊石墨

描述
艾奇逊石墨是通过艾奇逊工艺制成的合成石墨
参见:合成石墨

注释
合成石墨结合的艾奇逊是为了纪念第一个技术石墨化的发明者。然而,今天的艾奇逊石墨这个术语只具有历史意义,因为它不再涵盖合成石墨的多样性。
参见:合成石墨

活性炭

描述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的碳材料,是一种经过与气体反应的,有时在碳化过程的前、中、后会添加化学物质,如ZnCl2,以增加其吸附性能。
参见:碳材料碳化

注释
活性炭具有大的吸附容量,主要用于小分子,并用于液体和气体的净化。通过控制碳化和活化过程,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孔隙性的各种活性炭。活性炭主要以颗粒和粉末形式使用,但也可以通过对纺织纤维进行控制的碳化和活化来制成纺织形式。文献中使用的其他术语包括活性炭和活性木炭。
参见:碳化

活性炭黑

描述
活性炭黑是活性炭的传统术语。
参见:活性炭

无粒碳

描述
无粒碳是一种单粒或均质的碳材料,其微观结构均匀,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显示任何可区分的结构组分。
参见:碳材料

注释
上述关于均匀微观结构的定义并不适用于孔隙和消光的结构组分,这些可能由于偏振光下的光学显微镜的对比度差异而可见。因此,具有可见孔隙的玻璃状碳仍然是无粒碳。例如,具有优选取向的热解碳,如在偏振光下的光学显微镜中可见的锥形或片状结构,也是如此。使用无粒碳这个术语并不限于最小尺寸的块状材料。只有颗粒碳应该被排除,即使孤立的颗粒显示出均匀的微观结构。
参见:玻璃状碳颗粒碳热解碳

非晶碳

描述
非晶碳是一种没有长程晶体序的碳材料。存在短程序,但与石墨晶格以及金刚石晶格的原子间距和/或键角存在偏差。
参见:碳材料类金刚石碳

注释
非晶碳这个术语仅限于描述具有局部化π电子的碳材料,如Anderson [4]所述。这种材料中存在C-C距离的偏差大于5%(即±Δx/xo >0.05,其中xo是sp2以及sp3配置的晶体晶格中的原子间距),以及由于“悬挂键”的存在而导致的键角偏差。
上述对非晶碳的描述并不适用于所有碳化合物的热解残留物中存在的具有二维结构元素的碳材料,如具有近乎理想的原子间距a = 142 pm和大于1000 pm的扩展的多芳烃层。
参见:碳材料

人造石墨

描述
人造石墨这个术语经常用来代替合成石墨
参见:合成石墨

注释
不推荐使用此术语。

焙烧

描述
焙烧是一个过程,其中碳质的粘合剂,通常是煤焦沥青石油沥青,作为成型碳混合物的一部分,通过缓慢加热转化为,产生刚性碳体。这个过程可以在粗粒的电热等级(低粘合剂水平)中用尽少的14天,也可以在超细粒的特殊等级(高粘合剂水平)中用长达36天。最终的焙烧温度可以在1100-1500 K的范围内,取决于等级。
参见:粘合剂碳混合物煤焦沥青石油沥青

粘合剂

描述
粘合剂通常是煤焦沥青石油沥青(但可能包括热固性树脂或间相沥青粉末),当与粘合焦填料混合时,构成碳混合物。这用于准备形成成型的绿色体和随后的碳制品
参见:粘合焦碳制品碳混合物煤焦沥青填料间相沥青石油沥青沥青

粘合焦

描述
粘合焦是由碳化粘合剂在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碳(或陶瓷)制品的成分。
参见:碳化

注释
沥青主要用作粘合剂,即作为粘合焦的前驱体,但是粘合剂这个术语应该包括任何碳质粘合材料,例如,热固性树脂如聚(糠醇)醇或酚醛类和类似的化合物,这些在碳化过程中可能形成
参见:粘合剂碳化沥青

布鲁克斯和泰勒碳质间相结构

描述
布鲁克斯和泰勒碳质间相结构指的是在热解过程中从各向同性沥青中析出的各向异性球体的结构。球体的结构由芳香分子的层状排列组成,这些层平行于球体的极轴,并垂直于间相-各向同性相界面。
参见:沥青

注释
建议使用布鲁克斯和泰勒结构这个术语来描述最常从热解沥青析出的球状物的特殊层状形态。这个术语是为了纪念首次认识到碳质间相对碳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并首次定义了这种球状形态的工作者。布鲁克斯和泰勒结构这个术语并不涵盖在球状间相中发现的所有结构,因为已经观察到其他的层状排列。
参见:碳质间相沥青

整体间相

描述
整体间相是由间相球体的聚合形成的连续各向异性相。整体间相保持流动性,并在温度范围高达约770 K的情况下可变形,并通过进一步失去氢或低分子量物种转化为绿焦
参见:绿焦

注释
这种整体间相有时可以直接从各向同性沥青中形成,而无需观察到中间球体。
参见:沥青

煅焦

描述
煅焦是通过将绿焦加热至约1600 K得到的石油焦煤焦沥青焦。它通常的氢含量会小于0.1 wt%。
参见:煤焦沥青焦绿焦石油焦

注释
煅焦是制造多颗粒碳多颗粒石墨产品(例如石墨电极)的主要原料。
参见:碳电极石墨电极多颗粒碳多颗粒石墨

描述
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号6(电子基态1s2 2s2 2p2)。

注释
对于各种类型的固态碳的描述,只有在与其他名词或澄清形容词结合使用时,才应使用这个术语。
参见:非晶碳碳纤维碳材料玻璃状碳石墨状碳非石墨状碳热解碳

碳制品

描述
碳制品是指“人工制造”的固体体,主要由具有明确形状的碳质材料组成。

注释
有时,这个术语也用于人工(在技术意义上)生产的非成型碳材料,如焦炭、黑色物等。不推荐使用碳制品这个术语来描述这些应用。碳制品这个术语的同义词是“人工碳制品”或“人工碳体”。
参见:碳材料焦炭

炭黑

描述
炭黑是一种工业制造的胶体碳材料,以球体和其熔融聚集体的形式,尺寸小于1000 nm。
参见:胶体碳

注释
炭黑是一种商业产品,通过热分解(包括爆炸)或不完全燃烧碳氢化合物制造,并具有明确定义的形态,最小的焦油或其他杂质含量。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炭黑通常但错误地被视为煤烟的一种形式。事实上,在许多语言中,两种材料都使用相同的词来指代。炭黑是在受控条件下制造的,而煤烟是随机形成的。它们可以根据焦油、灰分和杂质的基础进行区分。
文献中试图创建一个通用术语,“球形碳”,这将涵盖炭黑和煤烟,但尚未得到普遍接受。
参见:煤烟

碳-碳复合材料

描述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碳纤维增强的碳基体材料。碳基体相通常是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有机前驱物的热解形成的。基体是可石墨化碳非可石墨化碳,碳质增强物是纤维状的。复合材料也可能包含其他颗粒状或纤维状的组分。
参见:碳纤维可石墨化碳非可石墨化碳

碳微球

描述
碳微球是在热解过程中,也在燃烧过程中,从碳质液滴(例如重质燃料)或固体颗粒(例如煤)中形成的多孔到空心的碳质球状颗粒(通常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直径的大小范围内)。

碳布

描述
碳布是一种纺织材料,由至少在两个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组成。
参见:碳纤维

注释
碳布不一定是编织的。

碳电极

描述
碳电极是一个用于电气应用的电极。在其绿色状态下,它由与沥青结合的颗粒碳材料组成。颗粒碳材料可以是针状焦,细粒或各向同性焦炭,或回收的石墨粉末。用于钢铁生产的电极只能由针状焦制造,绿色电极在高于约2800 K的温度下烧制,以生产高度石墨化的电极(石墨电极)。其他颗粒碳材料可用于铝电极,其中的工作不那么严重,绿色电极通常烧制到较低的温度。
参见:焦炭颗粒碳石墨石墨电极石墨状碳石墨化热处理各向同性碳针状焦沥青

注释
在两种情况下,使用颗粒碳沥青粘合剂生产绿色电极都必须具有低硫含量,因为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硫的释放可能导致产生显著的孔隙。
参见:颗粒碳沥青膨胀

碳毡

描述
碳毡是一种纺织材料,大致上由随机排列和交织的碳纤维组成。
参见:碳纤维

注释
碳毡通常是通过碳化有机毡制成的,但也可以从短碳纤维制成。
参见:碳纤维碳化

碳纤维

描述
碳纤维是由至少92%(质量分数)组成的纤维(丝,束,纱,粗纱),通常处于非石墨状阶段。
参见:非石墨状碳

注释
碳纤维是通过有机前驱纤维的热解或从气态烃生长制造的。在文献中经常观察到的使用石墨纤维代替碳纤维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应避免。只有当通过X射线衍射测量确认了三维晶体序时,才能使用石墨纤维这个术语。
参见:石墨纤维

碳纤维织物

描述
碳纤维织物是由碳纤维制成的编织纺织材料。
参见:碳纤维

高模量型碳纤维

描述
高模量型碳纤维(HM型)是杨氏模量(拉伸模量)大于300 GPa的碳纤维(接近石墨单晶的C11弹性常数的30%)。
参见:碳纤维

注释
碳纤维的拉伸模量水平是由层平面在与纤维轴平行的方向上的优选取向程度控制的。石墨单晶在层平面方向的弹性常数C11为1060±20 GPa。
一般来说,HM型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的比值小于1 × 10−2(但是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受到纤维中瑕疵的影响,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
超高模量型碳纤维(UHM型)的弹性模量超过600 GPa,超过了理论C11数值的50%。这样高的杨氏模量最容易在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P基碳纤维)中实现。
参见:碳纤维UHM型碳纤维间相沥青基碳纤维

高拉伸强度型碳纤维

描述
高拉伸强度型碳纤维(HT型)是杨氏模量在150和275-300 GPa之间的碳纤维。HT这个术语早期是指高拉伸强度,因为这种类型的纤维显示出最高的拉伸强度。
参见:碳纤维

注释
纤维类型之间的边界划分有些随意。
对于HT型碳纤维,强度-刚度比的值通常大于1.5 × 10−2。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受到瑕疵的控制,因此,当丝的直径减小时,测得的值会大幅增加。
参见:碳纤维IM型碳纤维

中模量型碳纤维

描述
中模量型碳纤维(IM型)与高拉伸强度型碳纤维(HT型)有关,因为它们的拉伸强度值相当,但以更大的刚度(杨氏模量高达石墨单晶的理论C11值的约35%)为特征。
参见:碳纤维高拉伸强度型碳纤维

注释
拉伸模量(杨氏模量)在约275和300 GPa之间变化,但边界的划分有些随意。尽管杨氏模量有所增加,但IM型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的比值相对较高,通常高于1 × 10−2,这需要进一步增加强度,这可以通过显著减小单丝直径到约5 μm来实现。这样小的丝直径是IM型碳纤维的典型特征。

低模量型碳纤维

描述
低模量型碳纤维(LM型)是具有各向同性结构,拉伸模量值低至石墨单晶的C11值的10%,且强度值较低的碳纤维
参见:碳纤维

注释
低模量型碳纤维(LM型)这个术语有时用于各种类型的各向同性碳纤维,这些碳纤维被称为沥青基人造丝基碳纤维,这些碳纤维没有经过热拉伸。这种纤维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强。
参见: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人造丝基碳纤维

超高模量型碳纤维

描述
超高模量型碳纤维(UHM型)指的是一类具有非常高的杨氏模量(大于600 GPa,即大于石墨理论C11值的55%)的碳纤维
参见:碳纤维高模量型碳纤维石墨

碳材料

描述
碳材料是一种含有大量元素并在结构上处于非石墨状状态的固体。
参见:非石墨状碳

注释
使用作为由非石墨状碳组成的材料的简称是不正确的。只有在与其他名词或澄清形容词结合使用时,才应使用这个术语。这个术语可以与其他名词或澄清形容词结合,用于特殊类型的碳材料碳电极碳纤维热解碳玻璃状碳等)。
参见:碳电极碳纤维玻璃状碳非石墨状碳热解碳

碳混合物

描述
碳混合物是一种填料焦(例如,固体碳材料的颗粒和/或粉末)和碳质粘合剂以及选定的添加剂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在410-445 K的温度范围内的加热混合器中作为形成成型绿色体的初步步骤进行准备。
参见:粘合剂碳材料填料焦

碳晶须

描述
参见:石墨晶须

碳质间相

描述
碳质间相是沥青的液晶态,显示出类似盘状(discotic)向列液晶的光学双折射。它可以在沥青的热解过程中形成为一个中间相,或通过选择性提取准备的沥青分数的沉淀形成。通常,从热解沥青沉淀的球状间相具有布鲁克斯和泰勒结构。随着连续的热处理,碳质间相会聚合成整体间相的状态,然后通过进一步失去氢或低分子量化合物固化为绿焦
参见:布鲁克斯和泰勒碳质间相结构整体间相绿焦沥青

注释
在通过热解(热裂解)各向同性熔融沥青形成碳质间相的过程中,液晶相的形成伴随着芳香聚合反应的同时进行。沥青随着加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和其热固化性质的影响,使得大多数沥青整体间相缺乏真正的可逆热致相变。由于其玻璃状性质,大多数液晶特性在过冷固态中都得以保留。
参见:布鲁克斯和泰勒碳质间相结构整体间相沥青

碳化

描述
碳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通常通过在惰性气氛中的热解,从有机材料中形成含有越来越多的元素碳的固体残留物。

注释
与所有的热解反应一样,碳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反应如脱氢、缩合、氢转移和异构化等同时进行。它与煤化作用的区别在于,其反应速率快了许多个数量级。最终应用的热解温度控制了碳化的程度和外来元素的残留含量,例如,在T ∼1200 K时,残留物的碳含量超过了质量分数的90 wt%,而在T ∼1600 K时,发现了超过99 wt%的碳。
参见:煅焦煤化作用

催化石墨化

描述
催化石墨化是指在某些金属或矿物的存在下,通过热处理将非石墨状碳转化为石墨的过程。
参见:石墨石墨化非石墨状碳

注释
催化石墨化在较低的温度和/或较短的热处理时间下就能达到固定的石墨化程度,而在没有催化添加剂的情况下,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或更长的时间(或者在固定的热处理条件下,石墨化程度更高)。通常,它涉及到的溶解和在催化剂颗粒处的石墨的沉淀,因此,通过这种程序可以石墨化非石墨化碳
参见:石墨石墨化非石墨化碳

描述
炭是自然或合成有机材料的固体分解产物。

碳纤维

描述
碳纤维是由至少92%(质量分数)组成的纤维(丝,束,纱,粗纱),通常处于非石墨状阶段。
参见:非石墨状碳

注释
碳纤维是通过有机前驱纤维的热解或从气态烃生长制造的。在文献中经常观察到的使用石墨纤维代替碳纤维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应避免。只有当通过X射线衍射测量确认了三维晶体序时,才能使用石墨纤维这个术语。
参见:石墨纤维

木炭

描述
木炭是从木材、泥炭、煤或一些相关的天然有机材料中得到的的传统术语。
参见:

注释
木炭具有高度活性的内表面和低硫含量。因此,它有或曾经有各种用途,例如在铁冶金和火药制造中(次要用途:医疗目的和油漆材料)。

煤焦沥青焦

描述
煤焦沥青焦是从煤焦沥青得到的主要工业固体碳化产品,主要在腔室或延迟焦化过程中生产。
参见:碳化煤焦沥青延迟焦化过程

注释
尽管煤焦沥青焦展示出预石墨微观结构,但它的石墨化能力通常低于石油焦。通过提取或过滤得到的煤焦沥青分数可能形成具有针状结构的焦炭,并具有改善的石墨化能力。与石油焦相比,通常较低的石墨化能力是由于焦炭的化学和物理差异导致的间相生长受到抑制。
参见:煤焦沥青焦炭石油焦

煤焦沥青

描述
煤焦沥青是通过煤焦的蒸馏或热处理产生的残留物。它在室温下是固体,由许多主要是芳香烃和杂环的复杂混合物组成,并显示出广泛的软化范围,而不是定义的熔点。

注释
煤焦沥青中的氢芳香性(芳香氢与总氢原子含量的比值)从0.7变化到0.9。

煤化作用

描述
煤化作用是一个地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从有机材料中形成含有越来越多的元素碳的材料,这个过程首先在一个生物阶段中形成泥炭,然后在地质阶段中通过温度(约500 K)和高压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煤。

注释
煤化作用是一个脱氢过程,其反应速率比碳化慢了许多个数量级。一些特定的反应在其他反应开始之前就接近完成。脱氢保持不完全。一个有机材料在煤化作用过程中达到的煤化作用程度逐渐增加,并可以通过测量C/H比和氧、硫、氮的残留含量来定义。
参见:碳化

焦炭

描述
焦炭是一种含有大量元素碳并在结构上处于非石墨状状态的固体。它是通过有机材料的热解产生的,这种材料在碳化过程中至少部分通过了液态、液晶态或固态。焦炭可以含有矿物质。
参见:碳化非石墨状碳

注释
由于碳化产品的一部分至少经过了液态、液晶态或固态,所得到的非石墨状碳是可石墨化的。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焦炭这个术语描述的是在开始石墨化之前的可石墨化碳的状态。
参见:碳化可石墨化碳石墨化非石墨状碳

焦炭粉

描述
焦炭粉是焦炭制造的副产品;它是热处理焦炭筛选的残留物;颗粒大小小于10毫米。通常,焦炭粉的挥发物质小于3 wt%。
参见:焦炭

胶体碳

描述
胶体碳是一种颗粒碳,其颗粒尺寸在至少一个维度上小于约1000 nm。
参见:颗粒碳

注释
胶体碳存在于几种形态上明显不同的形式。
参见:炭黑颗粒碳

延迟焦

描述
延迟焦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从高沸点的烃分(石油或煤处理的重质残渣)中通过延迟焦化过程生产的主要碳化产品(绿色或原生焦)。
参见:碳化延迟焦化过程绿色或原生焦

注释
延迟焦,除了少数例外,具有比其他焦化过程产生的焦炭更好的石墨化能力,即使使用相同的原料。延迟焦含有可以在热处理过程中释放的物质的质量分数在4和15 wt%之间。
参见:焦炭延迟焦化过程

延迟焦化过程

描述
延迟焦化过程是一种热过程,它增加了石油基残渣或煤焦沥青中的分子聚集或关联,导致间相领域的扩展。这是通过在一段时间(12-36小时)内将它们保持在较高的温度(通常为750-765 K)来实现的。它在焦化鼓中进行,并设计为最终生产延迟焦。原料在管式炉中迅速预热到约760 K。
参见:煤焦沥青延迟焦

注释
针状焦是延迟焦化过程的优质产品。它通常是由来自例如煤油蒸汽裂解的高度芳香性残渣生产的。其外观和石墨层的优选取向是由于在间相中渗透的气态产物的结果,这些气态产物必须没有太高的粘度。对温度、时间和原料的严格控制是必要的。较低等级的,例如,各向同性焦炭,用于碳电极,例如在铝的生产中应用。
参见:各向同性碳针状焦

钻石

描述
钻石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具有立方结构(空间群Oh 7-Fd3m),在压力高于6 GPa的室温下是热力学稳定的,在大气压下是亚稳定的。在低压下,钻石在惰性气氛中的温度高于1900 K时迅速转化为石墨。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合是共价的,具有sp3杂化。
参见:石墨

注释
碳元素也有类似钻石的六方结构(Lonsdaleite)。
参见:

化学气相沉积钻石

描述
化学气相沉积钻石以晶体或薄膜的形式从各种气态烃或其他有机分子中形成,存在活化的原子氢。它由sp3杂化的碳原子组成,具有钻石晶格的三维晶体结构。
参见:类钻石碳膜

注释
“CVD钻石”或“低压钻石”是化学气相沉积钻石的同义词。
化学气相沉积钻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制备。沉积参数是总(低)压力,部分氢压力,气相中的前驱分子,以及氢的激活温度和基底表面的温度。氢激活的能量供应可能是,例如,热、射频、微波激发(等离子体沉积),或加速离子(例如Ar+离子)。化学气相沉积钻石也已经在大气压下从乙炔火炬和其他基于火焰的方法中得到。
通常,CVD碳膜由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混合组成,并且没有钻石晶格的三维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应该被称为硬非晶碳或类钻石碳膜
参见:钻石类钻石碳膜

类钻石碳膜

描述
类钻石碳膜(DLC)是硬质、无定形的膜,含有大量sp3杂化的碳原子,可以含有大量的氢。根据沉积条件,这些膜可以完全无定形,或者包含钻石晶体。除非证明了完全的三维钻石晶格,否则这些材料不被称为钻石
参见:钻石

注释
不含氢的类钻石碳膜可以通过碳离子束沉积、离子辅助溅射石墨石墨的激光剥离来制备。含有大量氢的类钻石碳膜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氢含量通常超过25原子%。沉积参数是(低)总压力、氢部分压力、前驱分子和等离子体电离。等离子体激活可以是射频、微波或Ar+离子。高电离有利于无定形膜的形成,而高原子氢含量有利于钻石晶体的形成。由于“类钻石碳膜”这个术语引起的关于结构的混淆,建议使用“硬质非晶碳”作为同义词。
参见:钻石石墨硬质非晶碳

电石墨

描述
电石墨是一种合成石墨,通过电热加热可石墨化碳制成。
参见:可石墨化碳合成石墨

膨胀石墨

描述
膨胀石墨是石墨间化合物(如石墨硫酸氢)的非常快速加热(或闪烁加热)的产物,颗粒直径较大(片状)。蒸发的间化物迫使石墨层分开。膨胀石墨呈手风琴状,其表观体积通常是原始石墨片的数百倍。

注释
膨胀石墨通常是从结晶良好的天然片石墨制备的。它用于生产石墨箔。膨胀石墨与石墨氧化物(石墨酸)的爆炸产物不同。
参见:天然石墨

纤维状活性碳

描述
纤维状活性碳是以纤维、丝、纱或粗纱,以及织物或毡的形式的活性碳。这些纤维与用于复合材料增强目的的碳纤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高表面积、高孔隙度和低机械强度。
参见:活性碳碳纤维

注释
有时,纤维状活性碳的织物被称为木炭布;更准确的术语是“活性碳布”。
参见:活性木炭木炭

纤维状碳

描述
参见:丝状碳

丝状碳

描述
丝状碳是从气态碳化合物中沉积的含碳物质,由金属粒子的催化作用生长的丝状物质组成。

注释
通常,这样的沉积物在压力小于100 kPa,温度在600-1300 K的条件下,在如铁、钴或镍等金属上得到。
典型的丝状物质由一个相对抗氧化的皮肤包围着一个更容易氧化的核心,金属粒子位于丝状物质的生长端。它们的直径通常在0.01到0.5微米之间,长度可达10微米。
在某些系统中,金属粒子位于丝状物质的中部,也有一些例子,其中几个丝状物质起源于单个粒子。
丝状物质可以产生不同的构型,如螺旋形、扭曲和直线。

填料

描述
填料(也称为砂粒)是绿色碳混合物或配方中的一种基于石油或煤的焦炭分数。粗颗粒,>0.425毫米,有时被称为尾矿;细颗粒,<0.074毫米,被称为面粉。石墨面粉也被用作填料。
参见:碳混合物石墨

填料焦

描述
填料焦是碳制品的主要成分,作为固体组分(主要以颗粒碳的形式)引入“碳混合物”,通过热处理得到多颗粒碳石墨材料。
参见:碳制品碳材料碳混合物石墨材料颗粒碳多颗粒碳多颗粒石墨

注释
填料焦不一定是“碳混合物”中唯一使用的填料材料,但通常是最重要的填料材料,该混合物由填料和粘合剂组成。
参见:粘合剂碳混合物填料

流态焦

描述
流态焦是高沸点烃分(石油或煤处理的重质残渣)的碳化产品,由流态焦化过程生产。
参见:碳化

注释
流态焦由球状颗粒组成,具有球状层结构,通常比延迟焦的石墨化能力差。因此,它不适合作为多颗粒石墨产品的填料焦,也不太适合用于多晶碳产品。由于其各向同性,它不太适合生产各向异性的合成石墨。所有的焦炭都含有一部分物质,这部分物质可以在热处理过程中作为挥发物释放。在流态焦的情况下,这部分物质的质量分数约为6 wt%。
参见:焦炭延迟焦填料焦多晶碳多颗粒石墨合成石墨

富勒烯

描述
参见:

注释
富勒烯的描述没有包含在术语列表中,因为预计在与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协商后,IUPAC将发布关于富勒烯命名和术语的临时建议。这些建议,“C60-Ih和C70-D5h(6)富勒烯的命名”(IUPAC 2002年建议),已经在[3]中发表。

炉黑

描述
炉黑是一种,在炉中通过不完全燃烧工业生产,这是一个可调和可控的过程,使产品具有广泛的性质。
参见:碳黑

注释
生产碳黑的最广泛使用的工业过程是炉过程。
参见:碳黑

气相生长碳纤维

描述
气相生长碳纤维是在氢气的环境中通过细颗粒固体催化剂(如铁或其他过渡金属)的帮助生长的碳纤维,由可石墨化碳组成。
参见:碳纤维可石墨化碳

注释
气相生长碳纤维在石墨化热处理过程中转化为石墨纤维。它们显示出非常高的优选取向,并且特别适合间化处理。文献中经常观察到使用“蒸汽生长碳纤维”代替“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做法是可以接受的。不建议使用“CVD纤维”作为气相生长碳纤维的替代词,因为“CVD纤维”这个术语也描述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过程在基底纤维上生长的纤维。
参见:石墨石墨化热处理

玻璃状碳

描述
玻璃状碳是一种非石墨化碳,其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各向同性非常高,对液体和气体的渗透性非常低。原始表面和断裂表面具有伪玻璃状外观。
参见:非颗粒碳非石墨化碳

注释
经常使用的同义词“玻璃碳”和“玻璃质碳”已经作为商标引入,不应作为术语使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所有同义词都暗示了与硅酸盐玻璃的结构的相似性,这在玻璃状碳中并不存在,除了表面的伪玻璃状外观。玻璃状碳不能被描述为无定形碳,因为它由二维的结构元素组成,不显示“悬挂”的键。
参见:无定形碳

颗粒碳

描述
颗粒碳这个术语等同于粗颗粒碳。这是一种碳材料,由单独的颗粒或粒子组成,这些颗粒或粒子是单晶的,平均大小大约在100微米以上,但小于1厘米。
参见:碳材料颗粒碳

注释
尽管尺寸的限制不能被准确地定义,但通过研磨得到的焦炭颗粒对于颗粒尺寸大于约100微米的属于粗颗粒碳,对于颗粒尺寸小于约100微米的属于细颗粒碳。通过研磨天然石墨得到的胶体石墨是典型的超细颗粒碳。工业碳材料(如电极)是由由粗颗粒碳(焦炭颗粒)和细颗粒碳(面粉)以及有时甚至胶体碳碳黑煤烟)组成的填料制成的,因此它们是多颗粒材料。
参见:碳黑碳材料焦炭胶体碳填料天然石墨颗粒碳多颗粒碳多颗粒石墨煤烟

石墨

描述
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由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层组成,形成一个平面凝聚环系统(石墨烯层)。这些层平行堆叠在一个三维晶体长程有序中。有两种不同的堆叠排列的同素异形体,六方和菱形。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共价的,具有sp2杂化,C-C距离为141.7 pm。层之间的弱键是金属的,其强度与范德华键合的强度相当。
参见:六方石墨菱形石墨

注释
石墨这个术语也经常但不正确地用来描述石墨材料,即由碳材料通过处理至2500 K以上的温度制成的含有石墨碳的材料,尽管没有完美的石墨结构。
参见:碳材料石墨碳石墨材料

石墨电极

描述
参见:碳电极

石墨纤维

描述
石墨纤维是由主要由合成石墨组成的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其三维晶体有序。
参见:碳纤维合成石墨

注释
如果这些纤维主要由可石墨化碳组成,那么可以通过石墨化热处理得到石墨纤维。如果由于层的弯曲导致层的错位,使得无法识别h,k,l衍射线,因为它们的强度较小,那么可以使用平均层间距c/2作为存在石墨结构的指示。一般认为,c/2值的0.34 nm是合成石墨的上限。
参见:碳纤维可石墨化碳石墨化热处理合成石墨

石墨材料

描述
石墨材料是主要由石墨碳组成的材料。
参见:石墨石墨碳

注释
石墨这个术语经常但不正确地用来描述石墨材料,即由碳材料通过处理至2500 K以上的温度制成的含有石墨碳的材料,尽管没有完美的石墨结构。石墨这个术语只能与其他名词或澄清形容词一起用于特殊类型的石墨材料石墨电极天然石墨等)。使用石墨这个术语而不带名词或澄清形容词应该限制在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参见:石墨石墨电极石墨碳天然石墨

石墨晶须

描述
石墨晶须由薄的、大致呈圆柱形的丝状物质组成,其中石墨烯层以卷轴状的方式排列。至少在部分区域,层的堆叠方式与石墨晶格一样,产生h,k,l X射线反射。石墨晶须的物理性质在沿着圆柱轴的方向上接近石墨
参见:石墨烯层石墨

注释
如果由于层的弯曲导致层的错位,使得没有像石墨那样的三维堆叠顺序,那么应该使用碳晶须这个术语。石墨晶须碳晶须应该与更无序的丝状碳区分开来。
参见:碳晶须丝状碳石墨碳

可石墨化碳

描述
可石墨化碳是一种非石墨化碳,在石墨化热处理过程中转化为石墨碳
参见:石墨碳石墨化热处理非石墨化碳

注释
如果更倾向于定义材料的可表征状态,而不是其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行为,那么可以考虑使用“预石墨碳”这个术语。

石墨化

描述
石墨化是通过热处理将热力学不稳定的非石墨化碳转化为石墨的固态转变。
参见:石墨非石墨化碳

注释
石墨化也用于描述通过热处理将亚稳态的钻石转化为石墨,以及在冶金学中,通过在高温下热分解热力学不稳定的碳化物形成石墨的过程。这些用法与上述定义的石墨化是一致的。使用石墨化这个术语来指示对碳材料进行T >2500 K的热处理过程,而不考虑任何产生的晶体性,是不正确的。
参见:碳材料钻石石墨石墨化石墨化热处理

石墨化热处理

描述
石墨化热处理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工业上在2500至3300 K的范围内对非石墨化碳进行热处理,以实现转化为石墨碳
参见:石墨碳石墨化非石墨化碳

注释
石墨化热处理这个术语并不包括热处理所达到的晶体性,也就是转化为石墨碳的程度或石墨化的程度。
只有在转化为石墨碳时,才应该使用石墨化这个术语。因此,仅仅使用石墨化这个术语来指示热处理过程,而不考虑产生的晶体性,是不正确的,应该避免。
参见:石墨碳石墨化

石墨化碳

描述
石墨化碳是一种石墨碳,通过石墨化热处理非石墨化碳中制备得到,具有或多或少完美的三维六方晶体有序。
参见:石墨碳石墨化热处理非石墨化碳

注释
非石墨化碳在超过2500 K的温度下的热处理过程中不会转化为石墨碳,因此不是石墨化碳。
参见:石墨碳非石墨化碳

绿焦

描述
绿焦(原生焦)是在900 K以下的温度得到的高沸点烃分的碳化的主要固体产品。它包含一部分物质,这部分物质可以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中作为挥发物释放,热处理的温度高达大约1600 K。在绿焦的情况下,这部分物质的质量分数,即所谓的挥发物,介于4和15 wt%之间,但它也取决于加热速率。
参见:碳化原生焦

注释
原生焦是与绿焦等价的术语,尽管现在使用得较少。绿焦的所谓挥发物不仅取决于焦化的温度和时间,还取决于其测定方法。
参见:原生焦

硬质非晶碳膜

描述
硬质非晶碳膜是类钻石碳膜的同义词。
参见:类钻石碳膜

六方石墨

描述
六方石墨是石墨的热力学稳定形式,石墨烯层的堆叠顺序为ABAB。这种同素异形体的确切晶体学描述由空间群D4 6h-P63/mmc给出(晶胞常数:ao = 245.6 pm,co = 670.8 pm)。六方石墨在约2600 K和6 GPa以下是热力学稳定的。
参见:石墨烯层石墨

注释
使用石墨这个术语代替更准确的术语六方石墨可能是可以接受的,考虑到菱形石墨,另一种同素异形体的重要性较小。
参见:石墨菱形石墨

高压石墨化

描述
高压石墨化是指在提高压力(例如100-1000 MPa)下对非石墨化碳进行热处理,使其转化为石墨,从而在较低的温度和/或较短的热处理时间内达到明显更高的石墨化程度。
参见:石墨石墨化非石墨化碳

高度取向热解石墨

描述
高度取向热解石墨(HOPG)是一种热解石墨,其晶粒的c轴的角度分布小于1°。
参见:石墨热解石墨

注释
商业上的高度取向热解石墨通常通过在约3300 K的应力退火来生产。

各向同性碳

描述
各向同性碳是一种单体碳材料,其微观结构没有优选的晶体学取向。
参见:碳材料

注释
各向同性碳也可以是一种石墨材料。各向同性可以是整体的(整体),宏观的,或微观的,取决于获得各向同性的结构级别。这个词今天被广泛使用,其含义涵盖了所有上述级别。例如,航空航天用的石墨具有由随机晶粒取向构建的各向同性。一些核石墨在晶体(亚晶粒)级别上是各向同性的。
参见:石墨材料核石墨

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

描述
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是由碳纤维制成的,这些碳纤维是由各向同性沥青纤维制成的,这些纤维在稳定化(即使其不可熔化)后进行碳化
参见:碳纤维碳化沥青基碳纤维稳定化处理

注释
在制造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的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手段(无论是机械的还是化学的)来实现纤维方向的多芳烃分子的优选取向。它们属于碳纤维类型LM(低模量),由于强度和杨氏模量的值相对较低,这种沥青基碳纤维类型不用于高性能的增强目的。
参见:碳纤维类型LM沥青基碳纤维

灯黑

描述
灯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碳黑,由燃烧富含芳烃的燃料在平底锅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灯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分布相对较宽。
参见:碳黑

介相沥青

描述
介相沥青是一种沥青,含有复杂的多种基本上是芳香烃的混合物。它不含有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检测到的各向异性颗粒。介相沥青在石脑油不溶分中含量较低,能够在750 K以上的连续热处理过程中通过形成光学可检测的碳质介相转化为介相沥青
参见:碳质介相介相沥青沥青

注释
介相沥青的碳质介相颗粒是由在尚未在看似各向同性的沥青基质中聚集成光学显微镜可以检测到的颗粒的介相沥青的高分子量芳烃形成的。碳质介相是不溶于喹啉和吡啶的,但从显微观察中测量的介相的量看起来稍微高一些,因为碳质介相的部分可以被溶剂提取出来。
参见:碳质介相介相沥青沥青

介相沥青基碳纤维

描述
介相沥青基碳纤维(MPP基碳纤维)是由介相沥青制成的碳纤维,这些纤维在至少在纺丝过程中被转化为介相沥青,并且在纺出的介相沥青纤维被稳定化(即使其不可熔化)和碳化后得到。
参见:碳纤维介相沥青介相沥青沥青沥青基碳纤维

冶金焦

描述
冶金焦是通过在高达1400 K的温度下对煤或煤混合物进行碳化生产的,产生一种大孔隙的碳材料,具有高强度和相对较大的块状尺寸。
参见:碳材料碳化

注释
冶金焦必须具有高强度,以支持高炉中的重载,而不会破裂。冶金焦也用作多颗粒碳产品的填充焦
参见:填充焦多颗粒碳

微孔碳

描述
微孔碳是一种多孔的碳材料,通常是焦炭碳纤维,这些材料可能已经或者可能没有经过活化过程以增加其吸附性能。一个微孔碳被认为其孔隙的主要部分在宽度小于2 nm的孔中,并且通常表现出高于200-300 m2/g的表面积。
参见:活性炭碳纤维碳材料焦炭纤维状活性炭

注释
关于微孔的定义,请参见IUPAC符号和术语手册,附录2,第1部分,胶体和表面化学[6]。
通过Brunauer-Emmett-Teller(BET)方法测定的表面积只是表观表面积,因为当微孔充填发生时,BET吸附方程原则上是无效的。在微孔中真实表面积的测定取决于用于评估吸附等温线的方法,以及用于微孔形状的模型(圆柱形,狭缝形,或其他)。

针状焦

描述
针状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焦炭,具有极高的石墨化能力,这是由于其层状结构的强烈优选平行取向和颗粒的特殊物理形状所导致的。
参见:焦炭

注释
针状焦主要来自干净的(即缺乏杂质和固体)和高度芳香的(即每个簇中有几个凝聚环)原料。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具有独特的条纹或流动状宏观外观的材料。在研磨过程中,焦炭首先破碎成宏观针,然后在进一步研磨后破碎成微片。有时,“针状”这个词被用作针状的同义词。
参见:焦炭延迟焦化过程

非石墨碳

描述
非石墨碳是所有由元素主要组成的固体的所有品种,碳原子在平面六方网络中具有二维长程有序,但在第三个方向(c方向)上除了更或少的平行堆叠外,没有任何可测量的晶体学有序。
参见:无定形碳

注释
一些非石墨碳的品种在热处理过程中转化为石墨碳可石墨化碳),但有些其他的则不会(非石墨化碳)。
参见:石墨碳可石墨化碳非石墨化碳非石墨化碳

非石墨化碳

描述
非石墨化碳是一种非石墨碳,它不能仅通过在大气压力或更低压力下高达3300 K的高温处理转化为石墨碳
参见:石墨碳石墨化热处理非石墨碳

注释
非石墨化的术语仅限于热处理的结果,而不包括外来物质或中子辐射的额外影响。非石墨化碳可以通过高温过程通过中间溶解在外来物质中和在高压下的沉淀,或者通过辐射损伤转化为石墨碳
参见:石墨碳

核石墨

描述
核石墨是一种用于核反应堆芯的多颗粒石墨材料,由非常高化学纯度的石墨碳组成。需要高纯度以避免吸收低能中子和产生不希望的放射性物种。
参见:石墨材料石墨碳多颗粒石墨

注释
除了没有中子吸收杂质外,现代反应堆石墨还具有高度的石墨化和没有优选的整体取向。这些性质增加了核石墨在高温和高中子通量下的尺寸稳定性。核石墨这个术语经常但不正确地用于核反应堆中的任何石墨材料,即使它只用于结构目的。
参见:石墨材料石墨化

PAN基碳纤维

描述
PAN基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PAN)前体纤维通过稳定化处理碳化和最终热处理得到的碳纤维
参见:碳纤维碳化稳定化处理

颗粒碳

描述
颗粒碳是一种由分离的单体颗粒组成的碳材料
参见:碳材料

注释
应该区分粗颗粒碳颗粒碳(平均尺寸大于约100微米,但小于约1厘米),细颗粒碳或粉末或面粉(平均尺寸在1和100微米之间),和胶体碳(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约1微米),例如碳黑胶体碳
参见:碳黑胶体碳颗粒碳颗粒碳

石油焦

描述
石油焦是通过在高沸点的烃分的碳化得到的碳化产品(重残留物)。它是所有特殊的石油焦产品如绿色,焙烧和针状石油焦的通用术语。
参见:焙烧焦碳化绿色或原生焦针状焦

注释
用作石油焦原料的高沸点烃分(重残留物)主要来自蒸馏(大气,真空)或裂解(例如,热裂解,催化裂解,蒸汽裂解)过程。原料的性质对焙烧焦的石墨化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参见:焙烧焦

石油沥青

描述
石油沥青是石油分馏物的热处理和蒸馏的残留物。它在室温下是固体,由复杂的多种主要是芳香烃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的混合物组成,并展示出广泛的软化范围,而不是定义的熔点。

注释
芳香氢的比例(芳香氢与总氢原子的比例)在0.3和0.6之间变化。烷基氢原子通常存在于芳香环上的烷基取代基团中,或者作为环烷基氢原子。

沥青

描述
沥青是有机物质的裂解或焦油蒸馏的残留物,它在室温下是固体,由复杂的多种基本上是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它展示出广泛的软化范围,而不是定义的熔点。当从熔体冷却时,沥青在没有结晶的情况下固化。

注释
芳香氢与烷基氢的比例主要取决于起始材料的来源。芳香氢的比例(芳香氢与总氢原子的比例)在0.3和0.9之间变化。沥青中的烷基氢主要与芳香环上的烷基侧链相关。沥青中的杂环化合物的含量取决于它们的来源。此外,软化温度也可以在大约320和570 K之间的广泛范围内变化,这取决于组成成分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

沥青基碳纤维

描述
沥青基碳纤维是由沥青前体纤维通过稳定化处理碳化和最终热处理得到的碳纤维
参见:碳纤维碳化沥青稳定化处理

注释
沥青基碳纤维这个术语包括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以及各向异性介相沥青基碳纤维(MPP基碳纤维)。各向同性类型属于碳纤维类型LM(低模量),主要用作聚合物和绝缘材料的填充物以及类似的应用。各向异性类型(MPP基碳纤维)属于碳纤维类型HM,主要用于增强目的,因为其杨氏模量值很高。
参见:碳纤维类型HM碳纤维类型LM(低模量)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介相沥青基碳纤维

颗粒碳

描述
颗粒碳是一种由分离的单体颗粒组成的碳材料
参见:碳材料

注释
工业碳材料(如电极)主要是多颗粒的,但特殊等级的材料是无颗粒的材料,如玻璃状碳碳纤维,或热解碳。这些材料被包含在无颗粒碳这个术语中。
参见:无颗粒碳碳纤维碳材料玻璃状碳热解碳

多颗粒石墨

描述
多颗粒石墨是一种由颗粒组成的石墨材料,这些颗粒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清楚地区分出来。
参见:石墨材料

注释
从晶体性的角度看,一个多颗粒石墨总是一个多晶石墨,但反过来并非如此。大多数工业石墨材料都是多颗粒的。单颗粒材料主要由非石墨碳组成;这样的材料被称为单体或无颗粒碳
参见:无颗粒碳石墨材料非石墨碳多晶石墨

优质焦

描述
优质焦是一种具有极高的石墨化能力的碳,具有高度的光学各向异性(光学纹理的等色区域超过约100微米),并且其特性与常规焦的特性有显著的不同:高实密度,低可逆热膨胀,和低灰分含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伴随着低硫含量。
参见:常规焦

注释
优质焦主要由石油化工的焦油或残留物通过延迟焦化过程生产。也使用精制的煤焦油沥青作为优质焦生产的前体。
参见:煤焦油沥青延迟焦化过程常规焦

多颗粒石墨

描述
多颗粒石墨是一种由颗粒组成的石墨材料,这些颗粒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清楚地区分出来。
参见:石墨材料

注释
从晶体性的角度看,一个多颗粒石墨总是一个多晶石墨,但反过来并非如此。大多数工业石墨材料都是多颗粒的。单颗粒材料主要由非石墨碳组成;这样的材料被称为单体或无颗粒碳
参见:无颗粒碳石墨材料非石墨碳多晶石墨

石油沥青

描述
石油沥青是石油分馏物的热处理和蒸馏的残留物。它在室温下是固体,由复杂的多种主要是芳香烃和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的混合物组成,并展示出广泛的软化范围,而不是定义的熔点。

注释
芳香氢的比例(芳香氢与总氢原子的比例)在0.3和0.6之间变化。烷基氢原子通常存在于芳香环上的烷基取代基团中,或者作为环烷基氢原子。

沥青基碳纤维

描述
沥青基碳纤维是由沥青前体纤维通过稳定化处理碳化和最终热处理得到的碳纤维
参见:碳纤维碳化沥青稳定化处理

注释
沥青基碳纤维这个术语包括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以及各向异性介相沥青基碳纤维(MPP基碳纤维)。各向同性类型属于碳纤维类型LM(低模量),主要用作聚合物和绝缘材料的填充物以及类似的应用。各向异性类型(MPP基碳纤维)属于碳纤维类型HM,主要用于增强目的,因为其杨氏模量值很高。
参见:碳纤维类型HM碳纤维类型LM(低模量)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介相沥青基碳纤维

颗粒碳

描述
颗粒碳是一种由分离的单体颗粒组成的碳材料
参见:碳材料

注释
工业碳材料(如电极)主要是多颗粒的,但特殊等级的材料是无颗粒的材料,如玻璃状碳碳纤维,或热解碳。这些材料被包含在无颗粒碳这个术语中。
参见:无颗粒碳碳纤维碳材料玻璃状碳热解碳

原生焦

描述
参见:绿色焦

注释
原生焦这个术语等同于绿色焦,尽管现在使用得较少。
参见:绿色焦

人造丝基碳纤维

描述
人造丝基碳纤维是由人造丝(纤维素)前体纤维制成的碳纤维
参见:碳纤维

注释
人造丝基碳纤维具有比类似热处理的聚丙烯腈(PAN)或介相沥青基(MPP基)碳纤维更各向同性的结构。因此,它们的杨氏模量值显著较低(杨氏模量,E <100 GPa;拉伸强度,𝜎 >100 MPa)。人造丝基碳纤维可以通过在约2800 K的温度下进行热拉伸处理转化为各向异性的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杨氏模量值。
参见:碳纤维介相沥青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

颗粒碳

描述
颗粒碳是一种由分离的单体颗粒组成的碳材料
参见:碳材料

注释
工业碳材料(如电极)主要是多颗粒的,但特殊等级的材料是无颗粒的材料,如玻璃状碳碳纤维,或热解碳。这些材料被包含在无颗粒碳这个术语中。
参见:无颗粒碳碳纤维碳材料玻璃状碳热解碳

煤烟

描述
煤烟是一种随机形成的颗粒碳材料,可能在其起源上依赖于粗糙,细腻和/或胶体的比例。煤烟由变量数量的碳质和无机固体以及吸附和封闭的焦油和树脂组成。
参见:颗粒碳

注释
煤烟通常作为不完全燃烧或裂解的不希望的副产品形成。在火焰中生成的煤烟主要由碳球的聚集体组成。在家庭壁炉烟囱中发现的煤烟包含很少的聚集体,但可能包含大量的焦炭焦炭的颗粒碎片。柴油发动机的煤烟主要由聚集体以及焦油和树脂组成。由于历史原因,有时错误地使用煤烟这个术语来表示碳黑。应避免这种误导性的使用。
参见:碳黑焦炭焦炭

球形碳质介相

描述
球形碳质介相这个术语描述了在各向同性沥青基质中形成的碳质介相的形态。球形碳质介相通常具有层状结构,由平面芳香分子排列在平行层中,这些层垂直于球体/各向同性相界面,如BROOKS和TAYLOR所描述的那样。在凝聚时,这种球形介相失去了其特征形态,并转化为块状介相
参见:BROOKS和TAYLOR结构块状介相碳质介相沥青

压力石墨化

描述
压力石墨化指的是非石墨碳通过热处理结合应用机械应力转化为石墨的固态转变,从而在低温和/或热处理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获得定义的石墨化程度。
参见:石墨石墨化非石墨碳

注释
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内部残余或热应力的作用,压力石墨化可能也会发生在碳体的体积元素中。

人造丝基碳纤维

描述
人造丝基碳纤维是由人造丝(纤维素)前体纤维制成的碳纤维
参见:碳纤维

注释
人造丝基碳纤维具有比类似热处理的聚丙烯腈(PAN)或介相沥青基(MPP基)碳纤维更各向同性的结构。因此,它们的杨氏模量值显著较低(杨氏模量,E <100 GPa;拉伸强度,𝜎 >100 MPa)。人造丝基碳纤维可以通过在约2800 K的温度下进行热拉伸处理转化为各向异性的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杨氏模量值。
参见:碳纤维介相沥青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

颗粒碳

描述
颗粒碳是一种由分离的单体颗粒组成的碳材料
参见:碳材料

注释
工业碳材料(如电极)主要是多颗粒的,但特殊等级的材料是无颗粒的材料,如玻璃状碳碳纤维,或热解碳。这些材料被包含在无颗粒碳这个术语中。
参见:无颗粒碳碳纤维碳材料玻璃状碳热解碳

合成石墨

描述
合成石墨是一种由石墨碳组成的材料,该材料是通过将非石墨碳石墨化,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在超过2500 K的温度下从烃中沉积,通过分解热不稳定的碳化物,或通过从过饱和的金属熔体中结晶得到的。
参见:石墨碳石墨化非石墨碳

注释
人造石墨这个术语经常被用作合成石墨的同义词。然而,更倾向于使用合成石墨这个术语,因为石墨晶体可以被认为由碳大分子组成。尽管合成石墨这个术语也涵盖了CVD产品热解石墨以及碳化物分解的残留物,但它主要用于石墨化碳。这种常见的使用符合上述定义。这种最重要类型的合成石墨的同义词是ACHESON石墨和电石墨。
参见:ACHESON石墨人造石墨电石墨石墨化碳热解石墨

热黑

描述
热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碳黑,由在预热室中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对气态烃进行裂解产生。热黑由相对较大的单个球体(直径100-500纳米)和少数伪球形颗粒的聚集体组成。层平面的优选排列是平行于球体/各向同性相界面。
参见:碳黑


如果您在石墨生产、制造、销售、质量控制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沟通交流,国磨质检,您忠实的朋友!



image.png

关于我们
CMA资质认定证书
CMA资质认定证书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中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NAS资质证书(英文)
CML证书
CML证书
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智能型台式镜向光泽度仪
跌落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高精度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落镖冲击试验仪
落镖冲击试验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水蒸气透过率仪
报告查询
联系电话
0371-67646483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首页 检测领域 服务项目 咨询报价